连日来,持续的干旱少雨,渠县天星街道腾龙社区500亩稻田等待春灌播种。面对这场严峻的 “农时保卫战”,街道党工委高擎党旗,带领党员干部冲锋在保春耕、稳民生一线,发动群众科学抗旱。
旱情就是集结号。街道党工委书记赵茂兵主动挂帅,成立“抗旱保春耕”领导小组,明确“党员包片、责任到人”的工作机制,将指挥部前移到田坎上开展保供水稳生产工作。
在腾龙社区抗旱前线,总能看到一个步履匆匆的身影 —— 社区党委书记曹容华的运动鞋早已沾满泥浆,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农户的灌溉需求。她带领社区干部下沉田间地头,统筹调配抽水设备、电力资源,并协调自来水公司等部门开通绿色通道。当第一股河水涌入干渴的稻田时,她蹲在田边拨通了最后一户缺水泵农户的电话:“老王,水来了,今晚就能泡田!”
作为预备役民兵骨干,社区党委副书记李建军主动请缨担任突击队长。他连续3天通宵值守河边,带领民兵应急分队抢修输水管道,硬是在48小时内搭建了3条灌溉线路。在抗旱战场另一侧,居委委员王洪胜的坚守同样令人动容。在架设抽水机时,他因用力过猛扭伤腰部,却咬牙坚持到设备正常运转。直到深夜换班时,他才被同事发现疼得直不起身,大家强行将他送回家,他仍通过电话远程指导设备维护。轻伤不下火线,这位有着15年党龄的老党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担当。
在飘扬的党旗下,社区党员、志愿者、群众迅速集结,两委成员分片包干,组织农户成立互助小组,群众自发抬机械、搭管线。干群同心的战场上,8 公里灌溉管网在 7 天内架设完毕,曾经的 "焦土" 上重现“田成方、渠成网” 的美景,500 亩稻田全部插上了嫩绿的秧苗,党员干部的担当如磁石般凝聚起民心。曹容华望着整齐的秧田提出新构想:“我们要把党小组建在田埂上,让田间课堂成为党员服务的新阵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