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西部基层在线

  

首页 > 社会民生

绿色赋能广安岳池县擦亮乡村振兴底色

发布时间:2023-11-08 15:00:10    来源:    浏览量:   作者:

11月1日,广安岳池县白庙镇瞿家店村,刘远秀家房门敞开。不远处,就是运行了多年的微动力污水处理站。坐在躺椅上,她悠闲地在一楼看着电视。而在往年,她可不敢这样开门,“以前门口是臭水沟。”




      近年来,岳池县相关部门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、垃圾分类、无害化厕所改造等措施,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,推进绿色产业发展,村民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得到全面提升。

      精准破题治理污染痼疾

      每个星期二的早上七点,苏灵权就会驾驶镇里配备的垃圾转运车,顺着弯弯曲曲的乡村公路来到白庙镇瞿家店村,将垃圾分类亭里的垃圾运送到镇上的集中处理点。这些垃圾最终将被用于发电。

      农村垃圾、污水治理是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的重要一环。以前大家都是随便找个地方丢了,没有垃圾处理的概念,田里、路边到处都是(垃圾),作为本地人,苏灵权一点点看着这些年周边环境越来越好,现在都搞了垃圾集中处理,大家的意识也提高了,都看到不到(垃圾)了。



      
75岁的村民王世芬记忆尤深:现在大家都不乱扔垃圾了。还有,自从建了污水处理站,污水啊,粪水啊,也没往河里排了,河水也清亮了。

      瞿家店村的芙蓉溪新村聚居点,一幢幢青瓦白墙的川东民居整齐排列,房前屋后散落着一个个种植了各种蔬果的小庭院,休闲运动场地、联网产业路、入户便民路、农村客运招呼站一应俱全。魏家拱桥河越村而过,站在跨河小桥上往下望,一袭清水蜿蜒东去。

      “以前,这就是条臭水沟,瞿家店村支部书记舒元安指着河水说,没办法,以前生活污水都往里面倒。尤其是到了夏天,蚊子、苍蝇多得能把人吃了。村民李安证实了他的说法:还是多亏了那边的污水处理站。

      村民口中所说的污水处理站,正式名称叫做微动力污水处理站。瞿家店郑家片区位于白庙镇北部,幅员面积18.8平方公里,也是岳池县最早开展脱贫攻坚行动的地区之一。

     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,岳池县根据农户居住习惯,推行三格化粪池、微动力、人工湿地等多种组合模式来治理农村生活污水。

      记者看到,零散居住的农家旁边,辟出一块空地,安装一体式三格化粪池,粪池旁开辟一块小湿地,安上栅栏,干净卫生又安全。而处理集中居住点的生活污水,微动力污水处理站更为适用。

      据广安市岳池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梁琨介绍,周边农户家中的污水进入处理站后,先进入调节池沉淀,再进入厌氧池发酵,最后流入粪液储存池。除此之外,通过整村推进厕所革命户厕改造项目,实现了在家农户户用卫生厕所全覆盖。

      “多亏了这个站,不然我们的生活现在还被污水困扰呢!”“有了这个处理站,生活环境也就变好啦!村民们都认为这个处理站建的好。

      “苍蝇蚊虫少了,现在的环境真是比以前好多了!”“环境好了,心情自然也就好了呀!村民们的话语里透出浓浓的满足感。

      这样的设施在全县城乡随处可见。数据显示,全县建成农村聚居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18个,一万余农户实现厕污共治,农村环境质量得到初步改善。同时,全县建立完善了户集、村收、乡)运输、县处理城镇一体化垃圾收运系统,共设置垃圾定点收集池(房、箱、桶)约1.8万个、压缩式垃圾中转站 9座,配备保洁人员7000余名,清运员1900余名,每天约 300吨垃圾被转运到普安镇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,乡镇村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1%以上。

      “未来,我们将继续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,坚定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之路,实现全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。广安市岳池生态环境局局长游辉宇表示。

      “绿色赋能带动乡村振兴

      绿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,为当地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,有力的改善着生态环境。

      2014年之前,瞿家店村有贫困户407户,1376 人,贫困发生率19.89%,全村道路几乎不通,没有支柱产业。如何因地制宜寻求适合本村的优良产业?2016年回乡担任村支部书记的舒元安一度寝食难安。

      “通过镇政府牵头引进,我们将600余亩荒山荒土承包给业主种植桃树,每年业主通过售卖瞿家店脆桃 ,年毛收入超800万元。同时我们和红宝石果业专业合作社、英俊藤椒种植合作社、大力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入股合作,发展连片绿色产业。舒元安介绍说。

      通过引进优质业主,瞿家店村盘活了500平方米闲置房屋、300亩村集体荒地、 1500亩荒山,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岗位。

      “现在改种藤椒和桃树,每天负责采摘修枝,一个月下来能挣3700元左右,离家也近。曾因病致贫的村民黄祖华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。

      瞿家店村还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,立足好山好水,打造亮点景观,吸引周边游客,激活乡村旅游。

      “十里荷塘便是其中一道亮眼的风景,建成以后,整个瞿家店村形成了山顶藤椒、山腰桃树、山下荷塘的立体产业结构,盘活了整村资源,打造出特色产业景区。而旁边的郑家村通过挖掘陆游《岳池农家》诗作中花、酒、丝、姑四大文化元素,打造了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。

      每年78月,瞿家店村300 余亩荷花便竞相开放,亭亭玉立,倚风舒展。县里没有这么大的荷塘,这里离市区不远,路又修好了,周末过来很方便,基础设施都很完善,很适合带老人和孩子来放松一下。游客王女士笑着说。

      随着荷花节、桃花节等一系列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的举办,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如期而至。乡村旅游持续升温,富了百姓的口袋。

      村里还把莲子、藤椒、桃子、土鸡蛋等生态农产品进行包装宣传,并借助农村淘宝、海都公众、微信微商城等平台,线上销售农特产品,第一书记开通直播带货,扩宽销售渠道。

      “我们村现在环境这么好,出产的全是原生态无公害的产品。村民们信心十足。

      “一榜两评” 激活内生动力

      “93分,不错不错。”1030 日,看着文明村民评比标准表上的总评分,岳池县坪滩镇轿顶坡村村民杨正英喜不自胜。

      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不仅需要政府不断投入,也需要当地村民的广泛参与。岳池县以整治和改善村容村貌为重点,大力开展乡风文明一榜两评(即乡风文明红黑榜,环境卫生和文明村民评比)活动,高效推进乡村风貌提升行动,让爱护环境、讲文明的新风吹遍了每个角落。

      当天上午,轿顶坡村村委会组织人手分为5组,挨家挨户严格按照标准查看村民家里的卫生等情况并打分。村里随后把这些评分汇总后在红黑榜上公开。

      为提高村民们的积极性,村上开设了积分超市,每隔一段时间,村民还可凭历史总积分到村委会兑换酱油和洗衣粉等生活物资。

      “自从搞了一榜两评,村里面的环境明显改善,邻居之间的关系也更好了。村民曹甲军对此评价很高。 

      “目的就是让村民都知道自己的分数,好在那个方面,差在那个方面,怎么去改进。” 村委会工作人员黄欢介绍。据介绍,积分制度实施后,村民们积极参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,自觉维护整洁美观的村容村貌、环境卫生。

      记者走进村民曹军斗家中时,他正在打扫卫生,本次在卫生先进家庭中获得了90分,他颇有些不服气

      他对照着标准一项项的查看丢分项目,要是我们每个人都把家里卫生搞干净点,住起也舒服些,我们村就更漂亮了。

      在岳池县酉溪镇佳和社区,则为新涌现出来的卫生家庭、文明商户、文明家庭进行了现场授旗。

      在深入推进乡风文明一榜两评工作中,该镇依托川善治平台、微信居民群,广泛宣传一榜两评工作。

      佳和社区居民刘艳本次获得了文明家庭流动红旗,她笑着说:能拿到这个流动红旗,非常开心,希望我们的社区环境越来越好,越来越文明和谐。

 
关于我们  |  网站概况  |  法律顾问  |  服务条款  |  人员查询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供稿服务  |  网站声明  |  版权所有  |  联系我们

投稿邮箱:1823930110@qq.com     电话:18990701260
主办:四川奎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    备案号:蜀ICP备20023272号
Copyright© 2020 西部基层在线 版权所有   技术支持:鸿达网络
本网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,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如因作品问题请在七日内联系本网。